2010年 深圳物价飞涨 部分市民赴港购生活必需品 珠三角生活成本超香港

深圳物价飞涨 部分市民赴港购生活必需品

2010-11-03 09:44:47 来源中国证券报(广州) 跟贴 2360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9月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但大多数深圳人感受到的物价涨幅则要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深圳近期物价飞涨,港元对人民币连续贬值,风行近30年的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热潮戛然而止,部分深圳市民赴港购生活必需品。

中国证券报113日报道 "收获太丰富了,下次我要换个大点的购物车!"在香港上水火车站,满载而归的深圳主妇小雯心满意足地笑着,一边等车一边打电话向老公炫耀自己血拼的"战利品"——1.1港元一包的天然海盐、30港元一大瓶的家庭装飘柔、28港元36包装的得宝纸巾……

她的手推购物车里,塞满的可不是访港游客热衷的奢侈品和进口化妆品,而是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还有大大的一桶有机酱油。

"没办法啊,深圳的物价涨得太快,不少东西已经贵过香港了。"精明的小雯算了这样一笔账:在深圳卖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红富士苹果深圳已卖到6块钱一斤,平均一个都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四个;深圳的鸡蛋已经涨到9毛钱一个,差不多大小的鸡蛋在香港惠康超市23港元就能买30个,折成人民币一个还不到7毛钱;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的超市卖32.5元,香港超市才卖28港元;750毫升装的飘柔洗发水深圳超市卖39块钱,香港61港元就能买两瓶……

"如果一次多买点的话,不光能把来回的40块路费赚回来,还能省下不少钱!""一签多行"签证的小雯如今每月至少要到香港采购一次,基本只去离深圳最近的香港上水,路费便宜,给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补完货就走。

像小雯这样的"换城"消费族,在深圳如今不少。随着深圳物价不断上涨、港元对人民币连续贬值,风行了近30年的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热潮似乎戛然而止,悄然转为深圳人入港扫货。小雯的很多朋友和同事,如今每每将砂糖、食盐、有机酱油成箱扛回家,连牙线、止血贴也一并买来,可谓乐此不疲。

从深圳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今年9月,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略高于全国3.6%的水平,但大多数深圳人感受到的物价涨幅则要远高于这一数字。

在小雯每月辛勤赴港扫货的同时,她在香港的姑妈李太却好久不来深圳了。过去几年,家住上水的李太和她的姐妹团常来深圳喝早茶,然后就去超市狂购些水果、卷纸、袜子之类的便宜日用品,大包小包地返港。如今,李太和她的姐妹团都捂紧了钱包,不大愿意来深圳度周末了。"前几年深圳的物价还只是香港的一半,现在都追上香港了,吃个快餐也要二三十块,港币又跌得这么狠,我的钞票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李太时常忍不住向小雯感慨一番。

同样觉得囊中羞涩的是一些常年居住在深圳的香港人。以前深圳房价和物价都比香港低,不少中低收入的香港人选择在香港工作,在深圳生活。如今,这种"双城"生活模式也因深圳物价上涨面临改变,不少香港人不得不选择回流。

家住深圳皇御苑的香港人黄先生近期正盘算着卖掉房子回香港生活。黄先生在香港上水一家制衣厂工作,月入一万四千港币,因为对香港的高物价感到力不从心,6年前他来深圳置业,每天往返深港两地,过上了滋润的小日子。"以前100元港币能换116元人民币,我经常带家人出去吃饭,每个月日常花销才三千多块人民币,现在100块港币只能换到85块人民币,花销却翻了一倍,再加上每月四千多的房贷,日子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倍感压力的他已经决定春节前带着妻儿回香港生活。

昔日港人北上"扫货",而今深圳人南下消费,尽管从大的概念来说,"深港同城"还有很长距离,但是从"换城消费"的变迁上,人们却已经感觉到了这种融合的加速。同时,深圳人更是感觉到通胀不仅仅是一种预期,而是活生生的存在。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钱杰



人民币升值物价涨 珠三角生活成本超香港

2010-05-13 11:2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跟贴  手机看新闻 

 
深圳超市纸巾价格飞涨,同款纸巾价格已超越香港。图片来源: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今日在要闻版报道,内地物价上扬,人民币持续升值,深港过往易城消费的模式悄然发生变化。在港币越来越"不值钱"之下,港人不但北上消费次数大减,部分港人甚至回流香港居住;而深圳人赴港购物的清单也再不限于奢侈品和世界名牌,一些进口日用品也成为首选,不少深圳、惠州、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居民借着"个人游"便利,纷纷透过网络"并团""并卡"组团南下香港消费,隐约形成"一江春水向南流"景象。 

记者在深圳罗湖翠竹华润万家看到,许多日用商品比上月涨价不少。以国产东北大米稻花香为例,5公斤装价格由以前每袋人民币51元上升至目前的81,涨幅高达37%。在此购物的退休港人袁先生表示,家住屯门,往来深圳方便,过去每周最少到深圳购买日常用品一次,现在改为23个月才来一次,深圳的物价比往年至少上涨了一成半以上。 

袁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维达厕纸,10卷卖29.9元人民币,相当于近35港元,而同类型的厕纸在香港也不过28港元。牙膏、米、油等日用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她说,过去常经深圳湾口岸到蛇口买熟鸡,往常人民币12元一斤,每次至少带回4,现在已加到15元一斤,最多只购买1只。"很多东西的价格都和香港非常接近了,算上汇率差价,在香港买可能还要划算。

与袁太一样,方太和一帮姐妹团以前常常结伴来深圳消费和购物。她表示,与香港比较起来,现在深圳的蔬菜、水果、杂粮等食品物价成倍上涨。平日常去布吉生果园买水果,现在香梨、西瓜和香蕉等涨价不少,其中香梨在去年同期每斤只卖人民币5.4,现在却卖到6.3,涨幅17%;黑美人西瓜每斤去年同期卖2,现在为2.5,上涨逾25%。 

方太称,大蒜从每斤4.5元涨到了7,价格比猪肉还贵,4个苹果就要近13港元,现在食品和日用品实在不敢在深圳买。"过去每次2个手推车、背12个购物袋都是装得满满的回港,现在手提12个环保袋就能搞定。"方太的姐妹团成员也从20多人降至5人。"大家都不愿意北上买东西了,又累又不划算。

之前,深圳因房价、物价都比香港低,许多港人选择在香港工作,在深圳生活。也有港人将深圳作为周末度假放松的好去处。现在,这种生活模式也因内地物价上涨而面临危机。家住皇御苑一期的黄太表示,先生是上水一家制衣厂的主管,过去每天都回到深圳家中,现在因为这里物价上涨,已经长居香港工厂宿舍,甚至有意安排太太与子女一同返港生活。 

港人梁先生一家在布吉可园有100多平米单位,以往家人每逢周五就到深圳过周末,这种深港"双城"生活已经持续了3年。但今年春节后,梁先生和家人长期留在香港。他说,过去贪图深圳生活成本低、生活空间比香港大,但是现在物价上涨,在深圳吃饭、娱乐不比香港便宜,甚至比香港还贵一两成,加之全家4口往返交通费用,双城生活成本太高。因为不舍得将房子出租,可园的房子虽然家具一应俱全,但已经有4个月无人居住。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越狱 (全四季 + 特别篇) [蓝光收藏版]Prison Break 1-4 BD 720p[英语中字/177G/115]

Fwd: 服装品牌

How to Write a Letter of Application for a Job 如何写英语求职信 CV and cover lett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