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私募陶行逸:我比张卫星更自律 2010-04-19
黄金私募陶行逸:我比张卫星更自律
2010-04-19 10:01:0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黄金私募陶行逸:我比张卫星更自律
2010-04-19 10:01:0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28岁的陶行逸是国内第一批参与海外黄金期货交易的弄潮儿,大学毕业后6年赚到过亿身家,控股一间国内排名前列的黄金投资公司。
他目前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海外黄金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超30亿元。
金顶集团子公司天津金顶已成为天津贵金属交易的首批会员,他的目标是三年内上市。
从第一笔2000块的投资,到坐拥总资产超3亿、员工过200人的黄金投资公司,陶行逸用了十年。他过亿的身家,多半来自做黄金私募的收益分成,但拒绝"赌徒"的称谓。
他是2004年中国黄金投资开放后,第一批冲进去"淘金"海外黄金期货的弄潮儿,跟张卫星(博客)同辈。
"张卫星算是黄金私募界的枭雄,却因一个错误而倒下,很是可惜,但相信他会重新站起来。能在这个市场里长久地生存下去的专业投资者都需要比大多数人更自律、自制。而且我不是靠我单个人在做,而是有一个纪律严谨的团队。"
忆起往昔峥嵘岁月,陶行逸沉醉在自己的神思里,俊秀儒雅的脸上泛起浅浅的笑,眼神迷离。但念起未来的生意经,他思绪缜密,用起了"最讨厌"的数学:"国内投资黄金的客户有近1000万,投资海外市场的约占30%,上海金交所占去一半,剩下150万就是我的客户。"
陶行逸说,集团子公司天津金顶已成天津贵金属交易所首批会员,4月起试运行,周一至五24小时交易,"预计明年底客户可以到1万个,平均交易资金2亿,年收入2000万。后面的增长会是爆炸性的。三年内,把净资产从现在的1个多亿,做到3个亿,A股主板上市。"
炒股赚学费生活费
我对自己的专业毫无兴趣,经常逃课,在同学里很不起眼。大一就开始炒股,为了赚学费和生活费,没有别的高远想法
2000年9月,18岁的陶行逸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成为传媒法系的大一新生。他父母早年离异,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境平常。
"我是被调剂到北广去的,对自己的专业毫无兴趣,经常逃课,在同学里很不起眼。我大一就开始炒股,为了赚学费和生活费,没有别的高远想法。"陶行逸告诉理财周报记者,9个春秋已过,他至今对当年的第一单印象深刻。
2001年1月2日,揣着东拼西凑的2000块钱,陶行逸进入了A股市场,买下了炒股生涯中的第一只股票——雅戈尔。
回忆起那段历史,陶行逸笑着说,当时选择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交易日进入股市,就想讨一个好彩头。但是这个好彩头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到来,在接下来的半年中,由于没有炒股的经验,陶行逸的股票交易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半年后,积累了些许经验的陶行逸开始小试牛刀(博客)扭亏为盈,温州人素来被称为犹太人的后裔,果不其然,天资聪颖的他在A股市场为自己赚取了大学四年的所有费用。
在炒股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陶行逸却将自己的目光悄悄地从A股移向了黄金。2004年以前,黄金投资市场管制极为严格。2004年黄金投资市场逐步放开,普通人也可以进入到这个市场进行黄金买卖。因此,黄金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开始于2004年,彼时,由于黄金市场刚刚放开,行业对公司的资质要求并不高,因此,他敏锐地发现,1980年到2000年是黄金的熊市阶段,从2001年开始黄金市场走俏,按照行业规律,接下来十年将是黄金投资的"黄金阶段"。
交易是修炼人心的过程
从事这个行业三五年后,经验就不是决定胜败的第一要素了,决定性的是人心、性格和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自律、自制和宽容
2004年,大学毕业的陶行逸在一家黄金公司从最底层的客户经理做起,其间一直做着黄金私募,帮客户打理账户做投资,其后靠做私募赚到第一桶金,2007年初与朋友开始了自己创业,创建了金顶黄金这个公司与品牌。
"做股票和做黄金到底还是有很大的差别,2个月内,我经历了资产从100万翻了十倍,然后在一个星期内,亏损了一千万的过程。"
提到了创业伊始的困难,陶行逸淡淡地说道,进入一个新市场,学费是一定要交的。
创业第一年结束了,年底一总结,亏了300多万。陶行逸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干这一行的料。他说知道结果后,他两个星期几乎都没有合眼,彻夜思考这个问题。
"从事这个行业三五年后,经验就不是决定胜败的第一要素了,决定性的是人心、性格和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自律、自制和宽容。因为交易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修炼人心的过程。"陶行逸笑着说。
一般来说,炒股或者炒期货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焦灼。但是,陶行逸没有,在他看来,交易时应该理性、严谨、自律、自制,但生活不完全是交易,做好了做砸了都难过。"我把交易当成一件美好的事情来做,而在交易之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不能让交易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生活中陶行逸是一个很感性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从小对历史和地理都很感兴趣,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做一名考古学家,现在,他还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写小说,幻想在五胡乱华的年代,如何乱世出英雄。
他说,"人活着的价值其实是经历很多细微的感动。人不能为自己而活,快乐来源于责任和分享。"他已经把两个妹妹送去国外读书了,父母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接下去是要让身边人尤其是一起创业的人分享奋斗的成果。
连续4年投资收益翻番
我并不追求暴利,靠技术和能力取胜,做10次交易平均有7次能赢利
目前,金顶黄金投资集团是国内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黄金私募基金,创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的黄金投资研发中心和资产管理部门。2006年底金顶黄金投资集团创办以后,每年几乎以100%的增长率高速发展。
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在香港做黄金的资产管理和咨询,一种是提供黄金交易的平台,天津金顶盛世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首批会员单位,作为集团核心运营平台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黄金投资业务。
陶行逸坦承,目前集团的多数利润来自在香港的黄金私募投资。"这个生意不需要宣传推广,都是身边的朋友口口相传的,我自己就是最好的品牌。事实上,现在我们不是缺客户,而是在挑选对我们的投资风格认可,可以长期投资的客户。"
这其实是一种委托海外投资。"客户自己去香港开立投资纽约黄金期货的账户,通过合同约定:客户的亏损在20%以内,多余的我们承担,收益三七分。签了协议,客户把账号和密码给我们来操作,资金在客户的账户里,我们只能交易不能动用。"陶行逸说。
目前,他有近100位客户,资产都在300万元以上,交易资金超过3亿元人民币。这些客户都是内地人,在国内股票和房产都有了,好多还有海外资产,希望通过国际黄金期货投资增加整体资产配置的多样性。
陶行逸说,"绝大多数来自江苏、浙江、广州和福建,南方人占绝大多数。北方人不太敏感,而且毕竟去香港开户也不太方便。"
陶行逸颇为自豪的是,连续4年投资收益都在100%以上。"我并不追求暴利,靠技术和能力取胜,做10次交易平均有7次能赢利。"
问及对张卫星爆仓的看法,他笑笑说,"张卫星算是黄金私募界的枭雄,却因犯了业余投资者的错误而倒下。我能活下来,因为我比他更自律、自制。我和团队的所有投资都是提前论证过的,设定了止损和止赢点,让交易员操作,像军规一样严格。"
陶行逸 白手起家四年后身价过亿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2-03-19 点击: 7365 次
陶行逸
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黄金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士之一,目前负责管理、运营国内最大规模的黄金对冲基金,带领国内一流的专注于黄金投资及离岸市场对冲基金的研究交易团队,并连续多年获得优良业绩表现,被誉为国内最优秀的专业黄金投资者。现任中国黄金协会常务理事,金顶集团(Golden Peak Group)的创始人,目前是公司董事长、CEO,专业黄金资讯平台及投资者教育机构——"黄金台"总编,著有《黄金投资实战步步通》、《黄金牛市二十年》等书。
面对日本东京电视台记者的摄像机,金顶集团的董事长陶行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滔滔不绝,当媒体一次次惊讶于这个毫无背景的80后仅4年就创造出上亿财富时,他淡淡地说:"是这轮黄金牛市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也用10年的努力抓住了这个机会。"
逃课"淘"出"黄金路"
这轮延续至今的黄金牛市始于2001年,陶行逸10年的努力也始于此时。当然,那时的陶行逸还并不了解黄金市场,只是一个刚刚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法专业的学生。按陶行逸自己的话说,这是传媒大学里最不入流的专业,也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靠着温州人与生俱来的精明和敏锐,陶行逸的大学时光都花在了研究各种赚钱的门路上,逃课成了家常便饭。那时,他选择的赚钱门路不是黄金,而是炒股。
"刚入股市的时候是2200多点,第一只股票买的是雅戈尔(9.81,0.01,0.10%),做了半年亏了些钱。"虽然开始并不如意,但凭着一股子钻劲,陶行逸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交易,愣是在市场非常低迷的那几年里,用在股市上赚来的钱支付了自己的生活费,甚至是学费。
毕业后的陶行逸虽然自信对证券市场的了解和认识已经非常深入,但他却并没打算进证券行业,一方面是因为2004年正是中国股市最艰难的时候,金融机构都不景气,更重要的是,他很清楚自己尴尬的专业背景并不利于他在证券行业的发展,于是,带着大学炒股时积累的对黄金市场的懵懂认识,陶行逸选择进入香港一家做黄金和外汇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的代表处。
虽然第一份工作是销售代表,一个月工资只有1300元,但当时公司刚刚成立,人手有限,使陶行逸有机会接触到黄金机构中各个层面的工作,虽然极其辛苦,但对他来说收获也巨大——从最底层的销售到培训师,从黄金交易员到分析员,甚至最后替客户做资产管理,与客户分成。在陶行逸看来,是这个新兴的行业和市场,给了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更多参与和学习的机会,而行业内较低的准入门槛也给了他创业的契机。
3年结束打工生涯
2007年,毕业才3年的陶行逸,凭着做资产管理赚来的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陶行逸选择了黄金投资,4年前,人民银行放开了黄金投资方面的行政许可,黄金公司只需工商注册就能成立。
陶行逸确实赶上了新一轮黄金牛市的好时候,这是他在创业之前就看得很清楚的:"像黄金和原油这样以自然形态存在的资源,它的牛熊周期是非常长的,它的自然禀赋决定了它的供给是有限的,不像印钞票。黄金在1980年到2000年经历了20年的熊市,这轮牛市是始于2001年,从周期的角度来讲我预计它会有十几年或20年的牛市。"
尽管陶行逸承认黄金行业这10年的发展速度的确超出自己的预期,但他对这个行业强劲的发展潜力是有自己的准确判断的。如今,陶行逸创立的金顶集团经过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创新型连锁金店业务、规模化黄金投资资产管理业务、全方位贵金属投资资讯业务、顶级贵金属投资交易平台的贵金属综合性投资集团,以北京、广州为中心,分支机构遍布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云南等国内主要区域,并在香港、伦敦等地设有代表处。
4年间,国际金价从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的639.8美元/盎司,到如今的1600美元/盎司,涨幅一度达到3倍之多,而这个80后年轻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更是让人咋舌。了解陶行逸创业经历的人都认为,是他本人独特的眼光发现了黄金行业这块处女地,才得以享受10年黄金牛市中财富爆发式增长的机会。对于这种说法,陶行逸自己却不以为然,"我相信无论多大意义上的成功都需要付出10年的努力和修炼。"
始于高中的修炼
在陶行逸看来,修炼是从高中时就开始的。
由于家境并不宽裕,陶行逸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强烈意识到钱的重要性。那时的他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最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成天瞎折腾,一心想赚钱,什么有可能赚钱就折腾什么,吃了不少苦头,交过很多学费。"提起这些,陶行逸有些自嘲,但不得不承认,身为水瓶座的他,想出的赚钱方法也从不是常规套路:倒腾过中药,挨家挨户收过古钱币,甚至曾经在自家院子里花了一个月时间挖了个池塘准备养鱼……想起这些往事,如今陶行逸自己都觉得挺荒诞。
于是,在大多数孩子只为高考忙的时候,陶行逸已经开始主动接触社会,尝试各种能赚钱的方法;在很多人心安理得地享受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时,陶行逸已经能用炒股赚来的钱养活自己;而在大多数毕业生工作两三年后才跌跌撞撞地开始勉强养活自己时,26岁的陶行逸已经确定事业发展的方向,不用再为钱发愁了。
陶行逸坦言,如果没有高中时对各种赚钱方式的尝试和挫折,自己也不会在刚上大学时就积极接触股市;如果不是在股市的摸爬滚打中学习和积累的投资技巧和研判能力,自己就不可能在全新的黄金市场中迅速适应,也不可能拥有看透黄金行业发展潜力的独到眼光;同样的,如果没有在黄金机构3年工作中的学习和磨砺,就不可能坚定自己在黄金行业中创业的决心,也不可能拥有创业初期的第一批客户。
从高中算起,陶行逸的努力的确已经超过10年,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赚钱能力和眼光,正是在这10年中打磨、修炼出来的,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成就了现在的事业。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陶行逸已经摆脱了单纯为赚钱而努力的阶段,但如今他对自己事业的发展和规划所做的修炼和沉淀,同样会为下一个独到的赚钱眼光做好准备。
潇湘评论:陶行逸从逃课"淘"出"黄金路",白手起家到身家过亿。但是他还是一直在学习,从股市菜鸟到业内知名的80后黄金"大佬"他花了十年的时间,他一直坚信:"无论多大的成功都起码要付出10年的努力。"欲知更多资讯请关注财富湖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