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d: 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零售业企业排名前19位 法国欧尚
法国欧尚中国产品采购信息
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零售业企业排名前19位
首页>金融房产>其他服务业市场>零售>行业市场数据>正文
世界零售业巨头在中国的竞争分析
发布时间:2008-07-01 来源:环咨 作者:研究部
-------------------------------------------------------------------------------
环咨 研究部 2008年07月01日
零售业是我国近年来改革中变化最快、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根据加入WTO相关协议,我国2005年开始全面放开了国内零售业市场,国内零售业不再享受政府的保护,这些都加快了外资投资国内商业的步伐。外资零售巨头正凭借其国际水准服务、先进管理方式、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新型业态等优势,大规模、全方位地涌入中国,迅速扩大其市场份额,对中国零售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市场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
中国零售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位列全球第九。目前全球排名前250家的零售商中,在2006年底进入中国的只有41家,今年已有100家进入中国,使全球零售商落户比例达到40%,而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仍在中国加速扩张;日本永旺、伊势丹等国际百货今年也将首次进入北京市场。新兴市场正在成为众多零售商在传统市场之外开展业务越来越多的地区,中国和俄罗斯尤为显眼,分别位列第九和第十。该排名使中国超越包括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在内的传统零售业强国,成为前十强中惟一来自亚太地区的国家。据了解,除中国外,亚太区只有新加坡和日本进入了前20名,两国的国际零售业落户率分别为38%和35%。
英国是汇集全球零售商最多的市场,国际化排名位居榜首。全球排名前250家的零售商中,55%的零售商目前在英国开有门店。西班牙以51%的落户率位列第二,法国和德国在全球排名中分列第三和第四。
此前,曾是全球最大零售市场的美国跌出前十,为第十一位,国际零售商中只有39%在美国开展业务。世邦魏理仕表示,主要原因为美国本土零售商相对成熟、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只有具很强竞争力的外国零售商才能跻身美国市场。
奢侈品占据了全球主要的零售业拓展类型,约90%的奢侈品进入了10个以上的市场。这一比例远高于服饰、食品和饮料类等,只有50%?60%的服饰、食品和饮料类零售商进入市场的数量超过10个。报告指出,百货商场的零售业拓展能力最弱,超过10个市场的落户率仅为5%。
中国零售市场国际化程度高,一方面显示了中国零售业对外资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与国际零售巨头的差距。今年1月,全球服务咨询企业德勤全球与零售杂志《STORES》联合发布《2008全球零售力量》显示,只有百联集团、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大商集团4家中国内地企业入选世界零售250强。
在中国零售市场上,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欧美外资零售业和以伊藤洋华堂、7-11便利店为代表的日本外资零售业最为典型。目前内地零售业与国外相比,在营销技术能力、品牌价值能力、人才聚集能力、快速扩张能力、财务运作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本期我们从业态选择、商品结构等方面将欧美和日本的零售巨头进行比较,以期能对中国零售企业有所启发。
主攻业态:欧美主攻大卖场 日本看好百货便利店
一直以来,欧美零售企业在华都主要是以开设大卖场为主。虽然家乐福近来试着开始推出折扣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但都只是作为其扩张的附属业态。由于目前中国市场大卖场还比较紧缺,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日本零售企业长期以来受到《大规模零售店铺法》的规模限制,形成了日本零售企业大多是500平方米以下的小店网络化、规模化的格局,这样一来便利店就应运而生,而且作为日本零售业的一种独立业态长期存在并且发展迅猛。7-11便利店就是其典型代表,虽脱胎于美国,但在日本乃至整个东南亚都魅力不减。
还有日式量贩店(在日本统称G.M.S),是日本零售市场最为普及、价格最低、整体最具竞争力的业态,像佳世客、伊藤洋华堂等就是其代表。据了解,G.M.S大多设置于住宅区,其各楼层商品的配置类似百货公司,故又称社区型百货。
营销策略:欧美"天天低价" 日本"质优服务好"
据了解,沃尔玛一年的海报也就七八期,家乐福稍多,将近每月一期,这与国内零售企业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了。但提到沃尔玛、家乐福,人们总是很自然的想到物美价廉。这一方面与他们全球集中采购严格控制成本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天天低价"的价格策略也是分不开的。
相比较而言,日本企业的相关宣传就更少了。他们更多是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环境上下工夫。他们深知"质量界定标准"的道理,更懂得把"顾客满意"这样一种经营的"理念"或"思想"作为经营、管理战略去应用。所以当你走进日本企业的零售店,首先产品质量可以保证,而且规范化、标准化的优质服务让你有种回家般的亲切感觉。
商品结构:欧美"一站购齐" 日本"高质精细"
由于主营业态的不同,两者的商品结构也都各有特色。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或是大卖场,主要是以商品的齐全,更新频率高著称;而像日本的G.M.S,类似百货店,主要是以高质、优价赢得客户;7-11便利店,商品更是以精细、实用、方便闻名。
即便是在各业态都占重要地位的食品领域,两者也各有所长,食品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三类。由于欧美零售企业全球采购,货源渠道充足,所以在材料食品方面更胜一筹,种类全、品质鲜。而日本企业在食品开发、加工技术方面独步全球,尤其在半成品、成品食品方面的优势,也令欧美零售企业难以企及。家乐福于去年在华开出冠军超市,沃尔玛也在其大卖场增加了生鲜强化食品的份额,现在高达40%。据了解,日本便利店30%的利润额来自于食品,其自有品牌占有率也高达58%。
成本控制:欧美靠全球集中采购 日本走共同配送之路
成本控制无外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的控制。而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尤其是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要取得较低的采购成本,必须实行全球采购。在这点上,欧美零售企业由于规模大、实力强,都很具有优势,尤其是沃尔玛的全球集中采购,其中国公司在每一个城市都设立了一个采购办公室。虽然家乐福采取的是"营采合一",因缺少相应制约,导致了各分店权力较大,易产生弊端,但由于激励性高、作业弹性大,单店即可产生明显效益,使家乐福于不同时间、不同区域、远距离开店的能力大增。
物流成本控制,是衡量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零售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日本零售企业有明显优势。沃尔玛虽然有自己先进、完备、顺畅的物流配送中心,但在中国市场上零散的连锁店布局和不超过50家的规模让沃尔玛既感到鞭长莫及,也找不到施展的空间,没有数量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无法发挥规模效益。家乐福干脆绕开物流配送,把成本转嫁到供应商身上。而日本零售企业则不一样,他们采取的既不是沃尔玛的第二方物流,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而是共同配送。这种独特的物流配送模式,按地域划分一般为中心城市商圈附近35公里,其他地方方圆60公里,各地区设立一个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高频度、多品种、小单位配送,从而能够将商品以最新鲜的状态提供给每一位消费者。现在,日本7-11便利连锁集团已实现了一日三次配送,其中包括预计到第二天发生天气变化时对追加商品进行的特别配送。有专家认为,日本7-11便利连锁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主要靠的就是一流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最先进的信息网络管理技术。
了解中国零售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更多内容及委托环咨项目研究,请致电:010-85869126/27/28/29 或发邮件:report@hzresearch.com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