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 未完待续
生活中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1)
第一讲:消费理财--生活中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
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保险
【点睛】我们深知大局,可惜不能预见未来。
【释义】保险是以契约的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是一种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经济形式。保险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由政府主导,而商业保险则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购买。
【谈古说今】某兵营曾经流行这样一种游戏:上级军官每年一次召集部下1000人,发给每人一把手枪,并告诉他们,这1000把手枪中只有3把枪有真的子弹,要求他们每人朝自己的脑袋上开一枪,作为奖赏,他可以在余下的一年里吃好喝好,并得到大量的奖金。这样的游戏,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各位,如果你是军队中的一员,你敢玩这样的游戏吗?你敢朝自己的脑袋上开一枪吗?每年都开一次?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有人每年都在玩这样的游戏,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根据中国人的生命表统计显示,在一年之中,每一千个人都会有三个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有人说千分之三的概率很小,因为1000人之中才只有3人。 有人说这个概率很大,因为对个人来说,如果发生了就是100%。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厌恶风险的,比如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你有90%的概率拥有1000万,10%的概率一分钱没有;或者你可以确定无疑地拥有900万。你选哪个?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虽然两种方案的期望收益是一样的,但是人们厌恶不确定性,厌恶风险。
正因为人们厌恶风险,所以产生了保险这个行业。如今保险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寿、医药、房屋、汽车、游船、家具等等都可以保险,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消除不确定性,抵御各种潜在风险带来的灾害。但是中国人还没有购买保险的习惯,大多数人认为买保险是一种很晦气的事,不愿意去面对可能的风险。有次中国的珍稀动物金丝猴到日本去展览,日本方面给金丝猴买了一份10亿日元的保险,而护送金丝猴的中国工作人员却一分钱的保险都没有,不得不让人感慨人的命还没有只猴子值钱。
其实人的生命和健康都是无法估价的,只是过去大多数人们处于饥饿或仅能维持温饱的状态,生活本身就很艰难,哪还有心思花钱去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保险呢?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之后,就会去想如何使自己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财富不出差错,不会因为一个地震或一场大火而瞬间消失。所以在中国保险是个朝阳行业,还有很多的潜在市场,未来的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股票
【点睛】上联:两年千六上六千,心血澎湃 下联:一年六千下千六,捶胸顿足 横批:疯狂历练。
【释义】股票是一种出资证明,当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时,便可获得股票作为凭证,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享受股东所具有的参与企业决策、分享企业利润等权利。
【谈古说今】股份制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在我国出现的一种企业所有制,也就是多个自然人或法人按出资额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这种企业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将近400年的历史了,它是伴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资本不足而产生的。伴随着股份制的发展,股份交易转让的需求出现了,所以有了股票交易市场。股票的买卖,其实和大白菜的买卖有很多相同之处,只是大白菜值多少钱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一家公司的股份值多少钱可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所以就出现了那么多专门靠发现股票价值来吃饭的人。
在股票市场上有这样一群神秘的自然人,他们不是机构,却资金雄厚;他们眼光独特,因为手中的股票常常是翻N倍上涨,他们就是不为人们所知的超级散户!套牢千万散户的资本市场为何会对他们网开一面?下面我们来看超级散户刘元生的生财之道。
刘元生,香港人,持有万科股票达20年,投入400万,按照2008年6月的股价计算,他所持有的万科股票市值已经达到16亿,翻了400倍!这样的收益率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就连世界投资大师巴菲特最得意的一次投资《华盛顿邮报》,30年也才翻了128倍。
生活中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2)
"浮华过后,真金始现。"这句话用在刘元生投资万科最为贴切。刘元生本是香港的一位商人,早在王石创建万科前,他们就已经是商业合作伙伴。王石做录像机生意时,刘元生的公司就为其提供日本货源,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1988年12月末,万科共发行2800万股,每股1元,当时万科净资产只有1324万元,为了推销股票王石亲自上阵,在深圳闹市区摆摊,还去过菜市场,跟卖白菜的大娘们一起叫卖。最后还是没有完全卖出,刘元生出于兄弟义气就买了360万股,在之后的年月里又增持了一些。
1991年,万科上市,成为深圳最早的"老八股"之一。以后这么多年的市场沉浮,股票市场的纷纭变幻都没有动摇刘元生的持股信心。如今经过无数次配股,送股,刘元生持有万科的股份已经达到8000多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股东。如今刘元生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富有的散户。
基金
【点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滴水成"金"--基金的投资理念,不是一夜暴富,而是跑赢时间,跑赢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释义】基金在广义说是机构投资者的统称,包括信托投资基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慈善基金等。狭义的基金主要指证券投资基金,是将众多的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投资方式。
【谈古说今】买基金还是买股票,很多个人投资者对此总是犹豫不决,一方面承认自己不如那些专门搞投资理财的人专业,另一方面把钱拿给别人去投资自己又不放心。下面看看投资者小刘的基金之路。
小刘和大多数人一样,拿不准自己炒股还是交由基金打理,于是做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决定,一半资金交由基金打理,一半用来自己投资,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收益高。多年的实践,最终证明半个基民远胜半个股民。
2001年9月,股市见顶2245点,随后步入漫漫熊途。不巧,小刘就是在这么一个最高点兴冲冲地入了市。当时基金通乾通过网上申购,上市首日最高价1.05元,最低0.99元,小刘在当天花了2万元,买了两万份,接下来就是痛苦的等待和煎熬。到了2005年9月,基金通乾拦腰截断,跌至0.46元。小刘的基金面值跌得一万都没有了,但他咬咬牙坚持住了,没有卖掉。再后来慢慢开始反弹,小刘在0.5元的价位上又买入了4万份,总共持有6万份,本金4万元左右。之后股市一路走牛,在2006年12月、2007年4月和9月给予了三次分红,每份各分得0.14元、0,16元和0.3元,共得红利3.6万元。此外按照2007年12月1日,每份2.2元计算,市值13.2万元,加上红利,除去本金,净得12.8万元,翻了两倍多。而小刘炒股的业绩相比之下,逊色很多,几经浮沉,虽然最终没有亏钱,但是也没有赚到,而且劳神费力。
生活中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3)
但是能像小刘这样一持有就是六年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人都受不了市场的涨涨跌跌,过早出局了。其实投资基金,心态很重要,要以储蓄的理念,不计较短期的波动,才会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复利
【点睛】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 爱因斯坦
【释义】复利就是将每一期的利息加上本金计算新一期的利息,如此不断循环。计算公式为S=P*(1+i)^n.
【谈古说今】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叫做《漂流瓶》的电影,是一部很老的片子,讲的是八十年代,有个暴发户看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想娶这位姑娘,于是跟她说,我有的是钱,你开个价吧。这个姑娘说想娶我很简单啊,我要求不高,你只要给我一个月的钱就可以了,第一天你给我一分钱,第二天你给我两分钱,第三天你给我四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只要坚持到30天,我就嫁给你。大款说一言为定,这太简单了,我现在就都给你吧。于是拿出一个计算器,开始计算,到了第二十天的时候大款开始害怕了,当算到第二十五天的时候,汗就不停地往下滴了,到了第三十天时,大款彻底的崩溃了,因为仅仅一个第三十天,大款就要支付1074万块钱。对于那个时代来说,1000万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复利的威力,虽然刚开始的起点不高,但是经过多次的放大后,将会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难怪连爱因斯坦都惊呼,"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626年,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Peter Minuit花了大约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而到2000年1月1日,曼哈顿岛的价值已经达到了约2.5万亿美元。只用24美元就买下了曼哈顿,Peter Minuit 无疑占了一个很大的便宜。
可是换个思路想想,或许这位总督并没有占到便宜。如果他拿着这笔钱去投资,按照美国近70年来股市的平均收益率11%来计算的话,到2000年,这24美元将变成23.8万亿美元,远远高于曼哈顿岛2.5万亿的价值。如此看来,Peter Minuit还是吃了大亏了。
复利的惊人能量就是在于它不停地利滚利,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从而即使很小的基数在数轮之后也会变得很大。沃伦・巴菲特年收益率23%,几十年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资人。
其实复利就像我们的人生,虽然有时我们的起点不高,可能也没有很好的机会一步登天,但是只要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步入成功的殿堂。
生活中要懂的25个经济常识(4)
财产性收入
【点睛】经济发展了,时代变化了,人人都可以做回资本家了。
【释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动产和房屋、收藏品等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还有财产运营所获得的红利收入。
【谈古说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只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句话,但是这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原先,那些财产性收入被认为是资本,是用来获取剩余价值用的,是不劳而获,是耻辱,是罪恶,应该被全人类鄙视。但是十七大的这个主题给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呢?那就是剩余价值不能只由资本家获取,我们群众也可以并且应该分享。
我们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个方面构成的,包括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工资性收入,约占到总收入的70%,而财产性收入太少了,只有区区的2%,这与发达国家是没法比的。以美国为例,他们民众的财产性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0%,拥有股票和基金的人占到总人数的90%--怪不得人家那么富裕,40%的收入都是"不劳而获"得来的,再加上工资,当然很有钱了。
根据胡润排行榜,2005年,第100位富豪的资产是17个亿,但是七年前胡润排行榜刚出炉时只有5000万元,中国富豪财富膨胀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根据胡润排行榜的披露,这些富豪绝大部分都拥有上市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房地产。你的工资涨得有这么快吗?你终于知道为什么一直都缺钱花了吗?问题就在于财产性收入。富人们一般都有很多财产性收入,他们拥有股票、地产等,可以让他们的资产为他们牟利,可以通过获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致富,而不仅仅是出卖劳动力。所以胡锦涛的意思很明了,你们不要再只依靠工资生活啦,也去和资本家一起分享利润吧。
话虽这么说,事实又是另一回事。你想中国民众傻啊,有利润不去分享,只有富人聪明?当然不是。关键是十个炒股九个亏,买了地产又被套牢,这个市场忽左忽右,让人捉摸不定,这些财产性收入不是搞得你神经崩溃就是倾家荡产,谁还敢去碰啊。所以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健全市场体系,让市场变得更加透明更有效率,更加理性也更成熟,能够照顾到中小股东的利益,才能真正像美国那样,大幅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让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全民共享。
大小非
【点睛】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释义】大小非中的非是指非流通股,也就是不能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股票。大非是指占股本比例较大的非流通股,一般占总股本5%以上,小非指则占总股本5%以下的非流通股。
【谈古说今】大小非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特有现象,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股票都是可以自由流通的。九十年代初期,中国要建立一个股票市场,来达到优化资产配置,提高闲散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大型国企都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如果把这些企业都变成股票去发行,万一被外国的资本家全买走了,那还了得?最后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就是:企业70%的股票不流通,剩下的30%在证券市场上流通,这样即使30%全被外国人买走了,控制权也仍在我们手里。
假如某个大型企业有10000万的净资产,将其划分为10000万股,那么每一股的股东就拥有1元钱的净资产。这时在证券市场上发行3000万股,每股10元,便可募集到3个亿的资金。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一股不是1块钱而能卖到10块钱呢?因为决定股价的不是净资产额,而是预期将来股票收益的折现值。公司有了资金便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和发展,而股东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非流通股股东,另一部分是可流通股股东。
这个设想本来很完美,又能募集到资金,又不失去控制权,但真这么做了,才发现问题很大。由于大部分股权是非流通股,其中的绝大部分由国家控制,那些流通股的股东根本说不上话。这些大股东要是能代表所有股东的利益,好好经营公司倒也罢了,可是偏偏又不是,因为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套现,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可是那些可流通股股东就不一样了,他们投资就是为了股票价格上涨,获取收益,这样就导致不同类型股东之间利益的冲突,这些没有话语权的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经常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愿意投资了,所以2005以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一直比较低迷。
有了问题那就要解决啊,为了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就得让非流通股逐渐地转化成流通股,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股权分置改革,至于控股股权问题,只要国家不卖掉手中的股票,别人自然也无法买到。就这样大小非解禁就粉墨登场了,照规定小非在股权分置改革一年后方可流通,大非要在两年后才能流通。
通常非流通股解禁后,大股东就有可能抛售股票进行套现,这往往会造成股价下跌。但是也不是绝对的,那些业绩较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在解禁后还有可能股价上涨,因为在解禁前人们对解禁的预期已经使得股价下跌了,解禁后若没有大规模套现行为,股价自然就会回升到原来位置。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大股东是否套现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因为他们是这家公司的管理者,是对公司最为了解的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