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在城市的四年,艰辛的心路历程 转载
作者:火烧氮气 提交日期:2009-5-12
我2006年毕业于北京某高校,也算是传说中的名校。那会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工作,赚钱。因为大学那会在一家展览公司做了很长时间兼职,自己也对这个行业很有好感,毕业之后很顺利就进来了。是一家私企,老板是清华大学90年代的毕业生,很有头脑,公司氛围也很好。毕业第一年,基本工资1500,加上奖金等等,差不多月入近3000,尽管不甘,但还得面对现实,做牛做马,终于熬到了第二年,自己接管的项目多了,差不多能月入近4000,但这期间的酸甜苦辣相信同龄朋友们体会都很很深,得不到重视,干活却最多,没有要求涨薪的理由,但自己又觉得自己是一人才;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再谈个恋爱,这样的状况就是典型的月光一族。头两年,靠着年终奖金和省吃俭用给家里给了家里了不到2.5万,这些钱估计父母亲也没享受过;我和我哥相隔一年考上大学,在农村,这就是最光荣的伤心事,但父母还是坚持了下来。5年中父母看起来老了10岁,虽外债累累,父母吃的苦可能我们两辈子也吃不完,但毕竟我们家走到了今天,走到了转承起合的今天,也正是因为这种无形的力量,我坚持到了第三年,升至部门经理,主要做市场方面的工作,但是一个新的团队,压力非常大,时常为此失眠。收入也随之好一些了,去年给家里了5万,自己也谈了个恋爱,好像一切开始步入正轨。
今年是第四个年头了,我决定在家里起一个房子,父母年龄大了,这两年我发现他们似乎老的格外快。我几乎每两天都要跟他们通个电话,我能感觉到父母已经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疲惫感,好像我们都突然间都不需要他们了,他们也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了,以前是为了把我们养好,让我们受好的教育,希望我们出人头地;但现在,他们更多的是担心他们没有价值了,反而成了儿女的累赘,他们的内心其实很敏感。我想来想去,去年中秋把父母接到北京,我和他们商量在老家起个房子,原来的房子很旧了,交通也不方便,看得出他们很高兴,回去之后很快就找人写好了申请,换好了地基,一切都比我预料的快。现在已经马上竣工了,要花16万,朋友们都说我不理智,房子平时就父母亲住,没必要搞得这么好。但他们也许未必理解一个老人丧失生活目标是多么的无助,我告诉他们房子起好我就打算结婚了,其实我是怕他们觉得我盖房子就是为了父母的面子,让相亲们觉得他们的儿子有出息,我知道父母愿意为了我的婚事把修房子当作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这是他们今后5年的目标。可能身体上他们要累一些,但心理,他们是满足的,从去年中秋之后,我发现父亲喜欢侃侃而谈了,他总是跟我讲他的计划,想怎么装修,院子设计成什么样子,门前种什么果树......我知道,我的决定是对的。为这件事情,我和女朋友没少争论过,但这是我的底线,我会坚持,我想她以后会慢慢理解我。我一直告诉她,我们不能为了钱而未来去后悔半生,父母的生命历程已经走到了最后的20年,当她们迷失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就像小时候父母不断鼓励我们只要考试好了就会买新书包给我们一样。尽管那16万有一半都是借来的,但这相对于父母为我们奉献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呢?
可能有很多和我一样,刚刚毕业没几年,来自农村的孩子,满腔抱负,努力到只差献出自己的命,但好像现实总是不满意。工作上进展不大,父母甚至开始对你失望,自己也越来越躁动,有时甚至没有信心,感觉奋斗了4年,却仍然事事未卜,这就是现实。国家把农村孩子想方设法扩招到大学之前就为我们设计好了未来20年的路,努力为城市的企业做贡献,辗转打工,30年后我们可能还得回到农村。你能改变什么呢?所以事事未卜不是一个人面对的,我们这代人都是这样。我们这代人赶上了重视知识的时代,赶上了重视生活品质的时代,赶上了赶时髦的时代......改革开放的结果在我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没有办法逃避。你我能做的,就是做一个积极的人,多去加班,多去思考,多去行动,再多一些坚持;别去想那些小粉屋那些妖媚的姑娘,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涨薪水,别抱怨没有车没有房。因为你的贡献率还不够,你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朝九晚五,过着相对平衡的生活,又怎么可能有不寻常的成绩呢?我们不是共产党的干部,如果你是共产党的干部,哪怕只是一个村主任,一年就能起两个16万的房子,但你我都不是,虽然事事未卜,但生活还得过,你不去过生活,生活就从你面前轻轻过了。
我一直在想,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很沉重,说不清楚。小时候我一直认为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能够给父母争气,但现在觉得不是了。但有一点我能肯定:活着要能贡献自己的最大价值。不管为家庭,还是为你所在的公司,或是为朋友,或者你不能给他们钱,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也不能直接给予他们帮助,但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于他人的激励和信心,你能够影响身边的人,父母能以你为荣,公司能看到你的可塑之处,朋友们都觉得你最积极向上的,这也是一种价值。
现在我其实也处在一个迷茫期,团队很难带,市场不好做,信任受到质疑......现在我想明白了,我一个27岁的人,我努力了,结果怎样,我也并不知道,但我已不想去想这结果了,确定自己是直线往前走的就可以了。前段时间把“高兴”又看了一遍,主人公刘高兴说的很好,“人嘛,活嘛,高兴嘛”。我想等家里的房子大体上弄好了,就去好好研究研究现在我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不行了我就打算自己做点事情了,是什么,我也没想,还没到想的时候,想得太早就容易分心,计划太多就等于没有了计划。
今天这样,谁也没错,时代之必然!
今年是第四个年头了,我决定在家里起一个房子,父母年龄大了,这两年我发现他们似乎老的格外快。我几乎每两天都要跟他们通个电话,我能感觉到父母已经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疲惫感,好像我们都突然间都不需要他们了,他们也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了,以前是为了把我们养好,让我们受好的教育,希望我们出人头地;但现在,他们更多的是担心他们没有价值了,反而成了儿女的累赘,他们的内心其实很敏感。我想来想去,去年中秋把父母接到北京,我和他们商量在老家起个房子,原来的房子很旧了,交通也不方便,看得出他们很高兴,回去之后很快就找人写好了申请,换好了地基,一切都比我预料的快。现在已经马上竣工了,要花16万,朋友们都说我不理智,房子平时就父母亲住,没必要搞得这么好。但他们也许未必理解一个老人丧失生活目标是多么的无助,我告诉他们房子起好我就打算结婚了,其实我是怕他们觉得我盖房子就是为了父母的面子,让相亲们觉得他们的儿子有出息,我知道父母愿意为了我的婚事把修房子当作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这是他们今后5年的目标。可能身体上他们要累一些,但心理,他们是满足的,从去年中秋之后,我发现父亲喜欢侃侃而谈了,他总是跟我讲他的计划,想怎么装修,院子设计成什么样子,门前种什么果树......我知道,我的决定是对的。为这件事情,我和女朋友没少争论过,但这是我的底线,我会坚持,我想她以后会慢慢理解我。我一直告诉她,我们不能为了钱而未来去后悔半生,父母的生命历程已经走到了最后的20年,当她们迷失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就像小时候父母不断鼓励我们只要考试好了就会买新书包给我们一样。尽管那16万有一半都是借来的,但这相对于父母为我们奉献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呢?
可能有很多和我一样,刚刚毕业没几年,来自农村的孩子,满腔抱负,努力到只差献出自己的命,但好像现实总是不满意。工作上进展不大,父母甚至开始对你失望,自己也越来越躁动,有时甚至没有信心,感觉奋斗了4年,却仍然事事未卜,这就是现实。国家把农村孩子想方设法扩招到大学之前就为我们设计好了未来20年的路,努力为城市的企业做贡献,辗转打工,30年后我们可能还得回到农村。你能改变什么呢?所以事事未卜不是一个人面对的,我们这代人都是这样。我们这代人赶上了重视知识的时代,赶上了重视生活品质的时代,赶上了赶时髦的时代......改革开放的结果在我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没有办法逃避。你我能做的,就是做一个积极的人,多去加班,多去思考,多去行动,再多一些坚持;别去想那些小粉屋那些妖媚的姑娘,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涨薪水,别抱怨没有车没有房。因为你的贡献率还不够,你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朝九晚五,过着相对平衡的生活,又怎么可能有不寻常的成绩呢?我们不是共产党的干部,如果你是共产党的干部,哪怕只是一个村主任,一年就能起两个16万的房子,但你我都不是,虽然事事未卜,但生活还得过,你不去过生活,生活就从你面前轻轻过了。
我一直在想,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很沉重,说不清楚。小时候我一直认为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能够给父母争气,但现在觉得不是了。但有一点我能肯定:活着要能贡献自己的最大价值。不管为家庭,还是为你所在的公司,或是为朋友,或者你不能给他们钱,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也不能直接给予他们帮助,但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于他人的激励和信心,你能够影响身边的人,父母能以你为荣,公司能看到你的可塑之处,朋友们都觉得你最积极向上的,这也是一种价值。
现在我其实也处在一个迷茫期,团队很难带,市场不好做,信任受到质疑......现在我想明白了,我一个27岁的人,我努力了,结果怎样,我也并不知道,但我已不想去想这结果了,确定自己是直线往前走的就可以了。前段时间把“高兴”又看了一遍,主人公刘高兴说的很好,“人嘛,活嘛,高兴嘛”。我想等家里的房子大体上弄好了,就去好好研究研究现在我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不行了我就打算自己做点事情了,是什么,我也没想,还没到想的时候,想得太早就容易分心,计划太多就等于没有了计划。
今天这样,谁也没错,时代之必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