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部金鹏贴牌手机再无售后 涉事双方踢皮球
金羊网-羊城晚报
如果真的是资不抵债倒闭了,我们只能自认倒霉,但现在企业很大,工厂的机器依然在开,却拒绝提供'三包'服务,这不是坑了消费者和我们代理商吗?"日前,在华强北专做手机生意的宋先生、王先生向本报反映,通科集团关闭下属公司长营通讯,并拒绝为原先以长营通讯名义销售的金鹏系列贴牌手机提供后续"三包"服务,现在只能由代理商埋单,为此苦不堪言。
长营通讯负责人表示,长营通讯与通科集团无隶属关系。同时该负责人称,销售金鹏贴牌手机,已经向金鹏集团缴纳数十万元保证金,代理商担心售后"三包",可与广州金鹏集团协商解决。
金鹏贴牌机售后成问题
宋伟明是一名常年在深圳华强北"淘货"的手机生意人,据其反映,自去年年底,他开始代理长营通讯金鹏系列贴牌手机在浙江地区的销售。
"出现问题之前,双方合作一直很愉快,我半年时间,代理了一万余部金鹏手机,以金鹏2525为主。"宋伟明告诉记者:"问题发生在今年7月份,我们快递到长营通讯的问题手机全部被原封不动送回,于是我找到位于赛格广场17楼(长营通讯办公地址),却发现长营通讯已经人去楼空,联系对方相关负责人得知,长营通讯不做手机生意了,已经关闭了。"
宋伟明表示,通科集团是长营通讯母公司,现在其位于福永凤凰山下的工厂一直在开工。"我先后多次联系通科集团负责人,对方一直推诿,直至现在'三包'遗留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宋伟明告诉记者,两个月的时间,经他手销售出去的手机已经有近百部出现问题,没有零配件,代理商做不了"三包",只能拿尾货为消费者更换,已经换出去了五六十部。
与宋伟明相比,王三伟则认为自己算是幸运的。 "每天的出货量很大,我也记不清具体的日子,今年五六月份我与长营通讯建立联系,在参观了通科集团的工厂后,认为企业很雄厚,就做了长营通讯山西省总代,首批拿了700部金鹏2525。"王三伟表示,拿了第一批货后,长营通讯就关闭了。"现在有几部手机出现问题,也维修不了。谁卖的手机越多,未来的损失越大。"他说。
涉事手机估计数十万部
宋伟明和王三伟告诉记者,他们与长营通讯之间的生意往来一直都是现金交易。"半年一万部的量在华强北不算什么,只有上十万部的量才会签订代理协议。"宋伟明表示,由于量少,他们与长营通讯并未签订代理协议。
"长营通讯做的都是贴牌金鹏手机生意,这个手机是通科集团生产的,贴牌手机是国家政策允许的,都有'三包'服务卡。"宋伟明表示,即便没有代理协议,长营通讯也必须提供"三包"服务。
那么,到底现在有多少金鹏手机涉及其中?对此,宋伟明表示:"通科集团应该是自2008年初开始生产金鹏贴牌手机,我所知生产的型号有3种,我从去年年底代理他们在浙江地区的销售,走的量有一万多部,加上其他代理销售的,浙江地区的总量估计有三四万部。长营通讯全盛时在全国有七八十位代理商,由此来看,三四十万部是保守估计。"
长营通讯让记者找金鹏
按照宋伟明和王三伟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昨日上午致电通科集团负责人颜十一求证。颜十一表示,长营通讯是他的二弟、三弟创办的,但亲兄弟明算账,与他创办的通科集团无任何关系。颜十一提供了其三弟(以下称呼转为"颜三先生")联系方式,建议记者对其进行采访。
颜三先生首先表示,长营通讯与通科集团无隶属关系。"所谓有关系,就是长营通讯曾经租过通科集团的厂房让代理商产生了误会。"颜三先生告诉记者,长营通讯经营不善,倒闭了,作为企业负责人,他比谁都难过,但企业没有欠员工一分钱,没有欠供货商的钱,没有欠代理商的钱,只有代理商欠他的尾款,他问心无愧,对于遗留的"三包"问题,他表示抱歉。
"库存的零配件都已经发给一些代理商了,我这边现在已经做不了售后服务。"颜三先生表示,长营通讯贴牌金鹏手机,曾向广州金鹏集团缴纳过数十万元的保证金,现在保证金还在金鹏集团手中,建议代理商找金鹏集团协商解决售后"三包"。
金鹏说未与长营有业务
记者随即致电广州金鹏集团,该集团总机工作人员咨询过相关负责人后回复记者,广州金鹏集团没有跟长营通讯发生过任何业务联系,也没有与通科集团发生过业务联系。那么,长营通讯卖出的手机怎么会贴金鹏的牌?"肯定是假冒的。"该工作人员回复。
经销商揭开贴牌手机内幕 售后服务缺乏保障
最近,贴牌手机问题已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贴牌手机在价格上对手机市场形成很大冲击,在售后服务、质量上也缺乏保障。日前,长期从事手机经营的几位经销商向记者揭开了贴牌手机的内幕。
牌照资源稀缺催生贴牌手机
甘肃兴金达电子有限公司经理李轶文告诉记者,前几年,我国采用审批制发放手机牌照,由于对审批数量有一定限制,使得市场上手机牌照成了一种稀缺资源。据介绍,在申请到牌照的企业中,有些并不具备相应的生产、研发能力;一些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反倒又拿不到牌照。另外,国外的一些手机生产商,有些也因拿不到牌照,无法直接在中国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有利可图。没有牌照的生产商花钱租用牌照,以使自己生产的手机能够有资格上市销售;牌照持有者也乐得坐收其利。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贴牌手机的识别是个很大的问题。李轶文说,抠开手机后盖,在进网许可上面所贴的是手机型号标志;而在手机外壳上,通常会有生产商的标志。如果是一个持有牌照的手机生产商自己生产的手机,这两个标志是一致的;如果两个标志不一致,其可能就是一部贴牌手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贴牌手机都能用这种办法识别。
李轶文说,业内对贴牌手机有"良性贴牌"与"恶性贴牌"的说法:一些国外知名的手机生产商,由于没有资格在中国市场上生产销售而选择贴牌,这样的手机一般质量、价格都还可以。而其在国内的合作方,可能是为了借国外的技术提升自己产品的档次,并且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可以为购买这种手机的消费者提供保修服务,这被称作"良性贴牌"。而国内一些有生产能力的手机生产商,生产出一批手机之后,贴上某一手机牌照,一次性甩出。这样的贴牌手机销售出去后,没有任何售后服务保障,并以低价冲击市场,这被称为是"恶性贴牌"。
严重扰乱手机价格体系
由于贴牌手机所引起的问题,目前正遭到生产商、经销商等各方的声讨。贴牌手机已经被看成是手机行业的"害群之马"。一些国内手机生产商指出,贴牌手机不仅在价格上对正规手机形成冲击,其引起的一系列质量问题还损害了消费者对国产手机的信心。
由于无须在广告、研发等方面消耗多少成本,贴牌手机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李轶文透露,某一款贴牌手机,配置上包括双频真彩、摄像头、数据线、支持MP3功能、和弦铃声等,其批发价只有1200多元,市场价也只卖到1400元至1800元不等;而国内正规生产商生产一款这样的手机,批发价至少要1600元,市场价要卖到2000元左右。另外,单彩的贴牌手机只要500多元;而国内正规生产商生产的手机,只要是彩屏,其市场价至少要800元。
据李轶文估计,目前甘肃手机市场上,贴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至少占30%。
甘肃一位从事手机售后服务的周经理告诉记者,贴牌手机一般外形漂亮、价格低廉,很适合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群体的欢迎,他们购买手机一般不太注重品牌,只要价格便宜就行。目前在甘肃的一些地级市、县级市以及兰州的一些城乡结合地区,贴牌手机销售极为红火;正规生产商生产的品牌手机在这些地方的市场上反倒受到排挤。
周经理介绍,如果是国外一些实力较强的生产商生产出的手机产品,在国内市场贴牌销售,一般质量还可以。就怕一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贴牌手机,消费者买到后用不了多久,可能就会出现黑屏、自动关机、死机、液晶显示屏漏液、机身开裂等各种问题。
周经理说,目前在业界,手机有国包、省包、市包几级销售渠道。生产商生产出一批贴牌手机,首先找到一个有实力的经销商,一次甩出,由这个经销商负责向全国市场销售,称为国包;这个经销商再按这种方式分给省包;省包再分给市包;最后是终端零售商。每一级都是一次性甩货,并约定不负责手机的质量问题。一般来说,终端零售商不会把一批货全部卖掉,他们会留一部分机动机,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手机质量问题。他们甚至可以在长达一、两个月的时间里,都会对有问题的手机进行包换。其中产生的成本,包括在零售商自己的利润里,如果一批货问题出得少,其利润就高,反之就低。
周经理说,也正是由于这种问题,包换期过后的贴牌手机一般没有任何售后服务保障。如果出了问题,有些经销商会随便说出一个存在或根本不存在的维修点,让顾客把手机送去维修,结果是,顾客找不到地方,或者得知所到的地方根本不负责这种手机的维修,回去再找零售商,对方又会找出别的借口推脱责任。如此来回反复,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还有一些不法经销商则干脆"打游击",在一个地方临时租间店铺,一批货卖完之后,就搬得无影无踪。消费者手机出了毛病,根本找不到任何对此负责的人。
周经理说,贴牌手机有着极为发达的推销网络,一般是一个人带着几十部机子,直接与经销商谈价钱,然后钱、货一次交清。
谁来监管混乱的手机市场
记者从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甘肃省消费者协会了解到,目前还很少有关于贴牌手机的投诉。甘肃省工商局消保处一位负责人分析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根本不了解贴牌手机;另外很多手机用户维权意识低,这类手机价格也相对便宜,出了问题,不少消费者嫌麻烦,不愿投诉。
目前国内市场上手机产品的质量不容乐观。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年初对国内22个厂家、22种型号的手机进行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手机产品的合格率仅为63.6%;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04年全国投诉统计,手机产品的投诉占全部投诉的12.81%。业内人士认为,贴牌手机由于"品牌、生产两张皮",目前已成为市场上手机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不是一般的乱"。手机入网许可上的串号,相当于一部手机的身份证,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检验手机真假的可靠依据。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克隆机",一个号段内的手机出来之后,立刻会出现一批串号一模一样的假冒手机;而且,制假者只"克隆"利润较高的高端机型。对于这样的假冒手机,一般的检测手段很难查出,只能等出了问题之后,把主板送到厂家,才能被发现。
另外,手机生产商发售到各地的手机价格会有所不同,一些经销商在其中"吃差价",造成市场恶性竞争;还有一种是组装机,国外生产的手机零部件,通过某种渠道进来之后,被组装成成品机,然后冒充某一品牌出售。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要加强对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以及地县手机市场上手机质量、经销商进货渠道的监管,同时要从生产源头对手机产品的质量严格进行把关,杜绝品质差的手机流入市场。
制造业的贴牌本意,就是所谓的代工,OEM。我下订单你生产,然后贴我的品牌,就是我的产品。比如台湾的大霸(就是后来到大陆,号称要做到国产机第一但是在05年末发表了一通看似以退为进、韬光养晦、蓄势待发其实是说"不是我做不好,不是我打不过你们,是比赛场地的问题;等到场地整好了,旧草皮换成了新草皮,等到我们穿上合脚的鞋我们再来"这样言之有理有据有力的撤退宣言的迪比特),就是世界上多家电子巨头的代工工厂。
而手机业的贴牌,特指没有拿到信产部手机生产牌照,但是非常想搞手机的厂家、商家,通过购买已经拿到生产牌照的厂家手中的那张"牌"去进入市场的行为。贴牌甲方(购买牌照使用权方),也许有生产线,也许没有生产线;贴牌乙方(租借牌照使用权方),也许为甲方代工生产,也许仅仅租借牌照的使用权。据说,最初的贴牌行情是80-100元每台,其后一路看跌,低至40元每台(03年左右)(可使用资金是负数,所以本人至今没有玩过贴牌,哈哈。这些个都是小道消息道听途说而得,姑妄言之,顾妄听之。郑重重申:千万不要相信我!)。而经历过撒英雄贴一样广发牌照的05年直至眼前的06年,据说,仍然是40元一台。一方面是颁发的牌照多了,另一方面昙花一现的厂家多了,所以可供租借的牌照更多;那么,为什么贴牌费没有降呢?(假设小道消息是真的,假设贴牌费真的没降,嘿嘿)我想,一来是政府从05年中对贴牌开始喊打,增加了风险成本;二来是虽然乙方增加了,但是甲方增加的更多!四五百万资金,贴个一万台,甩卖,一台挣个100元,走人或者改名再玩。这四五百万的投资回报率就是一百万。多诱人!我有钱我都想干。所以,狼多肉少。所以,肉价坚挺啊。
比较早的开展贴牌业务的,当是东信,熊猫,CECT。02年,一个叫"秀特尔"的手机品牌,贴了东信的牌;易美,贴了熊猫的牌;多普达,贴了CECT的牌。然后,后起之秀是托普;而今,新拿牌的那许多新秀,更是加紧时间租借自己的牌照。此时不租,更待何时?等到政府真的整治租借牌照吗?等到3G发牌G网衰落吗?再说了,你以为他拿牌真的是为了振兴民族通讯产业打败摩托诺基吗?所以,租吧!而且,比自个玩生产、销售来钱来的快,来的容易。
坚决支持贴牌,其实这个道理吧,对于消费者来说,就象碟片的盗版一样,其实效果差不多,但是价格差很多!我要象支持盗版碟片一样支持贴牌手机.
不过建议懂行的哥们玩,新手得先熟悉行情在来!
但是贴牌手机的售后值得怀疑啊...
被贴牌子的厂家对这种手机没有维修能力
你手机坏了,可以在你买手机的地方修,或者换
但是说明书上的"全国联保根本就无从谈起"
要是你不能固定在你买手机的地方工作的话
建议你还是不要用贴牌的
另外,贴牌根本就不是盗版
没办法和盗版碟比
它要是质量还可以的话,就长期生产了...
卖贴牌手机..我个人认为是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最起码,JS要在卖你手机的时候告诉你"这是贴牌的"才可以!
但是话说回来
梦特娇全是贴牌的
不照样是知名品牌
恒源祥也是一样
品牌的价值在于运营吧。
有好的总部支持品牌才做的起来
除非你像Microsoft那样处在无竞争市场
否则品牌的运营策略还只很关键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