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14的博文

郎咸平是中国政府的好说客 郎咸平的大儿子

图片
郎咸平是中国政府的好说客 牧     歌   郎咸平    1956年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       目前,《郎咸平说》已经风靡中国各地,我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守着电视机看了他的精彩演说,使我感觉到:郎咸平是中国政府的好说客。 对于台湾海峡问题,郎咸平彻底倾向中国大陆。 他说:"台湾的军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我年轻的时候,在台湾国民党军队当过兵,而且是少尉军衔,官职不小吧?有一次,上级用军舰将我们这些军官送到台湾海峡的一个小岛上换防,我问那些士兵:解放军打过来怎么办?那些士兵都看着我不答话。我说:解放军打过来,我就赶紧投降,大家就赶紧解散回家。我准备了一条白色裤头,投降的时候把裤头当白旗举起来。" 海峡两岸将很快实行"三通"。他说:"什么是三通呀?就是海峡两岸通航、通商、通信。现在大陆和台湾是怎么通的?都是先以香港为中转站进行的,非常不方便。不过,这给香港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台湾到大陆坐飞机直航的话,只需 2 小时,往返到香港一折腾,就不止 2 小时了,还有许多手续要办。台湾大选,陈水扁下台以后,马英九上台也不会打仗。马英九是我哥哥同学,常到我家去玩,他也是外省人,我们家养了一只狗,叫马小九。最近,国民党名誉主席和主席都与胡锦涛见面了,海峡两岸会很快实现三通的。" 他说:"台湾的经济状况很落后。有钱的人都跑到大陆投资来了,福建的台湾籍的大老板最多。留在台湾人的大多都是弱势群体的人,美国根本帮不了台湾的经济发展,能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实惠的就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让大陆的朋友到台湾去观光,去台湾消费,从而拉动台湾的经济发展。" 郎咸平对中国文化有着精辟的见解。       他说:"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外国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看不起中国人。中...

郎教授于20080808在上海宝钢做的内部演讲 郎咸平:美国走狗骆家辉让中国更头疼

郎 教授 于 20080808 在 上海 宝钢做的内部 演讲 , 当时因为没有记者 , 郎教授演讲很大胆也很直接 , 也是郎 咸平 有史以来最严厉、最直接的演讲   以下是内容简要 :       1     股市楼市泡沫:民营制造业投资营商环境恶化   以 GDP 为纲的政策  ->  基础建设拉动的经济发展; GDP 组成畸形;出口创汇  ->  结果: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对劳力的压榨   外汇的膨胀:逼迫人民币升值。 ->  打击制造业       2   宏调、劳动合同法的问题   反垄断法: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不需法条,公序良俗) / 大陆法系(精英法系,依靠法条)的区别       3   宏调   将经济形势误判为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从过冷部门流向过热部门   过热部门都是腐败的   民营制造业利润率为负:减税无用,融资造成银行坏账       4   农耕时代 -> 工商链条时代 -> 全球工商链条时代       5   制造工厂倒闭之后不会再开,复兴难望。   制造业管理人才的损失。   制造业本质出了什么问题:二元经济。   通货膨胀来源:二元经济(过热部门产生通胀,过冷部门由于供需不足产生通胀),国际通胀   两种通胀使得制造业成本大大提高       6   金融战:定价权   美国的法制化监管       7   金融改革的丧权辱国   产业结构的问题:大学生就业       8   产业链的本质:使得品牌战略、产业升级战略的无效   仓储运输   创新 or 市场的快速反馈   产业链的高效整合,本土化,个性化       9   市场化:法制规范的市场   殖民地:国际化为前导,金融为后盾   收购制造业的 2 只秃鹰:产业资本、金融资本   外资的马前卒       10   执行力:工序流程的建立,高效整合,误差控制,输入稳定   仿真系统的建立:数据,反馈机制   贪污——公共产品供小于求,选择的机会   领导力的工序流程:将选择的机会工序流程化;机构的高效率   管理层面的工序流程化,...

沉默的一代和嬉皮士 黄毓民 - 刘山青 维基百科

图片
在路上》(On the Road)最为人熟知的是美国 " 垮掉的一代 " 作家 杰克 · 凯鲁亚克 创作于1957年的小说。这部小说绝大部分是自传性的,被公认为60年代 嬉皮士 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   从1957年4月2日到22日,20天的时间里,杰克·凯鲁亚克用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在路上》的初稿。    "我旅游生活中堪称最伟大的一次经历即将开始。一辆后部拖有平板挂车的货车上,躺着约摸六七个小伙子……我跑上前去问道:'有空位吗?'他们说:'有,快上车,上车的人都有座。'还不等我在车厢里坐好,货车便开了。我的身子摇晃着,一个乘客扶着我,我趁机坐下。有人递给我一瓶劣质威士忌酒……内布拉斯加的天空中的细雨,一直不停地下着,然而别有一番诗意,我猛地将酒喝完。'啊哈,咱们又上路了!'一个头戴棒球帽的小伙子叫起来……他们说这个夏天要搭车走遍美国。'我们现在去洛杉矶。'……'去干吗?''干吗?我们也说不准,这不用操心。'……"——《在路上》节选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的自传性 代表作 ,小说主人公萨尔为了追求个性,与 迪安 、玛丽卢等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狂喝滥饮,吸大麻,玩女人,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作鸟兽散……《在路上》1957年一经问世即令舆论哗然,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书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被公认为20世纪60年代 嬉皮士 运动的经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杰克 · 凯鲁亚克 ( Jack Kerouac , 1922 年 3 月 12 日- 1969 年 10 月 21 日)是一位 美国 小说家 、 作家 、 艺术家 与 诗人 ,也是 垮掉的一代 中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与 艾伦 · 金斯伯格 ( Allen Ginsberg )、 威廉 · 柏洛兹 ( William S. Burroughs )齐名。虽然他的作品相当受到欢迎,但是评论家并没有给予太多喝采。杰克 · 凯鲁亚克最知名的作品是《 在路上 》。   1922 年 3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