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是中国政府的好说客 郎咸平的大儿子
郎咸平是中国政府的好说客
牧 歌
郎咸平 1956年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
目前,《郎咸平说》已经风靡中国各地,我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守着电视机看了他的精彩演说,使我感觉到:郎咸平是中国政府的好说客。
对于台湾海峡问题,郎咸平彻底倾向中国大陆。
他说:"台湾的军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我年轻的时候,在台湾国民党军队当过兵,而且是少尉军衔,官职不小吧?有一次,上级用军舰将我们这些军官送到台湾海峡的一个小岛上换防,我问那些士兵:解放军打过来怎么办?那些士兵都看着我不答话。我说:解放军打过来,我就赶紧投降,大家就赶紧解散回家。我准备了一条白色裤头,投降的时候把裤头当白旗举起来。"
海峡两岸将很快实行"三通"。他说:"什么是三通呀?就是海峡两岸通航、通商、通信。现在大陆和台湾是怎么通的?都是先以香港为中转站进行的,非常不方便。不过,这给香港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台湾到大陆坐飞机直航的话,只需2小时,往返到香港一折腾,就不止2小时了,还有许多手续要办。台湾大选,陈水扁下台以后,马英九上台也不会打仗。马英九是我哥哥同学,常到我家去玩,他也是外省人,我们家养了一只狗,叫马小九。最近,国民党名誉主席和主席都与胡锦涛见面了,海峡两岸会很快实现三通的。"
他说:"台湾的经济状况很落后。有钱的人都跑到大陆投资来了,福建的台湾籍的大老板最多。留在台湾人的大多都是弱势群体的人,美国根本帮不了台湾的经济发展,能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实惠的就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让大陆的朋友到台湾去观光,去台湾消费,从而拉动台湾的经济发展。"
郎咸平对中国文化有着精辟的见解。
他说:"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外国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太自私,爱也是自私的。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就表现了两个方面:一是投机取巧;二是浮躁。就以《三国演义》为例,诸葛亮的《空城计》和《借东风》全是假的,就是投机取巧,取胜的保障概率太低。《空城计》是诸葛亮使用司马懿多疑,弄个空城在那里弹琴,吓的司马懿退兵。万一那天司马懿跟老婆吵了架,出兵时不想那么多,伸手就把你诸葛亮抓了呢?赤壁战时《借东风》,万一那一时不刮东风,而是刮西风呢?那就不会有三国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投机取巧的文化,没有一点必胜的把握,纯粹是假的,胡扯。我们用十万的兵力来消灭他一小撮人的兵力,这种必胜的作战方法,为何不用呢?"
他说:"我发现现在大陆的教育课本内容有问题,把许多现代作家的作品纳入了课本里,有余秋雨等人的文章。我们在台湾读小学的课本内容都是一些古文,学的都是国学内容,相比之下,现在大陆的教学也是很浮躁的。张艺谋导演拍的在国际电影节首次获大奖的作品《红高粱》,就没有表现什么中国文化,外国人看中国的文化就是打打闹闹。中国文化太浮躁了。"
他说:"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两小时后就赶到了汶川,解放军马上就赶往灾区救灾,之后,胡锦涛主席也赶到了地震灾区,全国人民都投入了救灾工作,捐款捐物活动规模很大,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做不到的。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军队是专门打仗的,军队不会去救灾,政府也不去救灾,保险公司去救灾,去理赔。汶川大地震面积很大,有10万平方公里,许多外国人要派援队来救灾,先是中国不让,外国人不理解,就说中国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后来中国政府就答应他们来,想来就来吧,新闻记者想拍哪就拍哪。很多国家的救援队飞来以后,一看这么大的灾区面积,毫无办法救援,还要靠中国政府派人照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只好撤离了灾区,救灾任务全靠解放军和志愿者了。他们在地震灾区看到了什么博爱,像倒塌的学校废墟里,一个女教师死了,但是她的怀里搂着三个学生还活着,爱学生形同己出,类如这样的真实场面,感动的那些外国记者当时就落泪了。这样,外国人就马上了解和理解了中国,中国人的爱并不是自私的。国际上的广播和电视台都在夸赞中国政府和人解放军。"
"再就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的文明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人从此真正的在世界上站立了起来……"
即便如此,郎世玮对父亲依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崇敬,或者说,是男人看待男人的一种尊重:"他是一个斗士,他曾说,他一生的钻研和吃的苦都是为了今天他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
他是郎咸平的大儿子
他是郎咸平的大儿子,却干着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事业改装汽车。公司成立3年已经进驻了全国107家4S店,替顾客定制改装,并代理国际大牌卖配件给4S店和车配厂,如今在圈内他已小有名气,干得有声有色
在面对媒体询问儿子从事的职业时,父亲郎咸平曾平淡地回过一句:"修车的"。但我们已经不难从郎咸平偶尔说到儿子时的眼角眉梢间,捕捉到一丝掩饰不住的自豪。
郎世玮从高中状元到19岁大学毕业,到高盛集团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再到大鹏证券微不足道的研究员,以及之后在华宝信托逐渐走上基金经理的高职,跳槽复星集团成为郭广昌、梁信军两位老总赏识的助手,郎世玮前进的步伐轻快而稳健,让人不免联想到这番平步青云的仕途与其父亲的"威名远扬"之间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在资本市场小有成就之后,郎世玮在去年年中突然淡出知名风投公司,和朋友一起创立了珺翰国际贸易,涉足汽车改装行业,过起了"小农经济"的生活。对他来说,这才是创业的开始。
改装还是处女地
很少有人知道,郎咸平的儿子也要自己翻报纸找工作;更少有人相信,他和父亲几乎没有交集,唯一一次问老爸借3万元钱救急,还遭到了郎教授"无情"的拒绝。
这个自强自立的郎世玮在2007年开始自主创业,却一直有着自己的看法。
如果只为赚钱,郎世玮也有来钱更快的方式,无论是打工还是旗下的投资公司,都能帮他实现这个愿望。但改装汽车在他看来是对于自己现阶段,最合适的一个选择。
不过,对于学化工和医学的奶奶和经济学家的父亲,这个书香门第的正统思维,说起他的事业"改装汽车",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抗拒和不屑,但这没有影响郎世玮的创业决心。
据资料显示,德国,汽车改装率为5.65%,而在国内汽车改装行业已经存在需求的空间。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近8000万辆,倘若仅有1%改装,每辆改装花费1万元,就会有80亿元的市场份额。同时和世界大趋势相比,国内之前涉及的汽车改装非常特殊,初始模式比较低端和"地下",圈子里几乎没有任何正规的改装公司,更多是相对层次较低的私人店铺,有的甚至根本不具备所需的经营技术。
于是凭借直投私募行业干过的经验,郎世玮相信自己的判断,改装是个有"远大前程"的行业。
2008年这家名为珺翰的汽车改装公司呱呱坠地,这里也凝聚了这位早期"海归"最大的心血。
从德国车找突破口
尽管在中国玩改装,面临的困难并不小,除了本身技术上的落后,还受限制于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
按照规定,汽车的发动机、排放量、底盘的尺寸和车的主体颜色是不允许做任何改变的,不过郎世玮他们所做的就是在合法框架内挖掘出改装车的个性和市场。
珺翰摸索的是改装车行业的高端路线,意图用和国外高端车厂商更紧密的合作方式,实现规模和利润最大化。
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部分是零售,这部分的业务非常繁复琐碎,但是利润相对高;而批发这一块业务主要以跑量为主,单笔的利润非常低;第三部分,也是接下来郎世玮想要主推的,就是从国外汽车厂商那里进口,由他们完成订做、改装的过程,再推进到自营的销售网,这样一个流程中,汽车代理公司将只负责销售,而珺翰则管理整个链条。
珺翰主推的是精品订制改装和维修售后这两部分业务,前景比较好,利润空间相对也要高很多。公司与国内较大的汽车代理商都有着多年的合作,尽管售后的改装比较复杂,但是郎世玮已经找准了以德国车为重点的突破口。中国市场上,进口车的价格已经开始下降,然而一贯走高端路线的德国产品却逆势上涨,根据改装费用一般不超过车价15%的这一国际惯例,在德国车的改装业务上,利润空间相当可观的。
规模渐渐扩大
与此同时,郎世玮还代理国际大品牌,直接给4S店或者车厂配套。
不过坚持高端路线,也要求他们扩大整个公司的规模,这其中涉及到工厂管理、人员配置以及和代理商的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郎世玮的计划,有个德国知名品牌的第一批车将从今年年中开始走这样一个流程,其中首先涉及的就是近百技术人员的空缺,而关键技术"进口"及"国产化"则是他们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郎世玮预测,如果今年此项改装业务可以将整个链条拿下,那么这种模式将会带领他们成为国内甚至是国际上最大的改装车公司之一。
如今的珺翰,仓库、展厅、办公室都开始建立起来,公司也已经有了20多位员工负责销售和技术支持,进驻了全国107家4S店。郎世玮乐观地认为,在中国,汽车从一件奢侈品,变成一件必需品,再到未来变成一件休闲品,这将是改装一步步进入人们视线、成为主流的过程。人们总是希望车这件现在的必需品、未来的休闲品能够更契合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这样的个性化趋势也决定了改装车的消费人群将相对稳定,且只会越来越大。
实业最历练人
改装也并不是郎世玮涉及的唯一创业项目,除此以外他还经营着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不过,珺翰是他自己一步一步慢慢经营起来的。这对于投资行业出身的他来说,珺翰的成长更有着不一样的体会。
"在美国念书工作,你会发现,最终很难进入上流社会,因为人家的主流文化跟你就是不一样,"郎世玮如是介绍回国创业的动机,"在金融投行业,玩的是一种虚拟游戏,做起来不是很踏实;现在做实业虽然很难,很多事情需要亲历亲为,但无论结果如何,这样的经历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更重要。"
"这个过程里,你必须去和很多人结交,所有行业圈子相对都很封闭,在中国经商就是如此,这个过程虽然很累但也带来不少乐趣。年轻人需要这种历练,这才会教人学得稳重,对钱财看得也更轻,而最终,真正重要的,是磨炼成熟一个人的意志和价值观。考验告一段落后,还是要固守和珍惜自己所谓的幸福,那就是在这整个过程中默默支持你的家人。"
郎世玮:我不想被老爸郎咸平"嘲笑"
无意间看到一篇2008年《理财一周》对郎教授儿子的专访,发现郎教授对儿子挺"无情"的!
郎世玮简介
郎世玮,1981年出生于美国
2000年毕业于纽约瑞纳私里尔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及应用数学本科学位
2000年担任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系统分析员
2001年任大鹏证券网络开发部总经理
2002年~2004年任华宝信托基金经理
2004年~2007年任上海复星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
2007年创"珺翰国际公司"任董事长同时担任第一资本中国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
理财一周记者/陈珺
他很少主动谈论父亲郎咸平,他更不喜欢别人叫他"公子哥",这个1981年出生的年轻人骨子里很倔强,只不过没有父亲那么张扬和"愤青"。
从高中状元到19岁大学毕业,到高盛集团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再到大鹏证券微不足道的研究员,以及之后在华宝信托逐渐走上基金经理的高职,跳槽复星集团成为郭广昌、梁信军两位老总赏识的助手,郎世玮前进的步伐轻快而稳健,让人不免联想到这番平步青云的仕途与其父亲的"威名远扬"之间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专访中,我们对郎世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像外界曝光的那么传奇,他吃过的苦头一点不比他老爸当年吃的苦少。他坦言,做郎咸平的儿子,其实压力很大,不想事情做不好被旁人看笑话,更不想被老爸"嘲笑"。
很少有人知道,郎咸平的儿子也要自己翻报纸找工作;更少有人知道,郎世玮的爱妻是他身为实习研究员的时候一路走来的女同事。和许多猜测背道而驰,郎世玮囊中羞涩的日子也是一样漫长和难熬。在事业上、生活上,他和父亲几乎没有交集,而唯一一次问老爸借3万元钱救急,还遭到了郎教授"无情"的拒绝。
即便如此,郎世玮对父亲依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崇敬,或者说,是男人看待男人的一种尊重:"他是一个斗士,他曾说,他一生的钻研和吃的苦都是为了今天他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
如今,在资本市场小有成就之后,郎世玮在去年年中突然淡出知名风投公司,和朋友一起创立了珺翰国际贸易,涉足汽车改装行业,过起了"小农经济"的生活。对他来说,这才是创业的开始。
工作升迁与父亲无关
理财一周:外界有传闻,凭你27岁的年纪能在资本市场发展那么快,郎咸平教授的贡献很大,是真的吗?
郎世玮:我小时候在美国长大,家里面一直很穷,贫困线边缘的那种,记得老爸第一次发表了一篇很著名的有关破产论的论文,他很激动,当时我9岁,他还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以示庆祝,感觉是件很奢侈的事。
差不多我高中的时候,爸爸就回国执教了,所以我在美国读大学和毕业之后去高盛工作,都和他没有关系。包括在国内华宝信托的工作,也是自己翻报纸找来的,爸爸在这方面基本不管我什么。在华宝信托,我起初只是实习研究员,替人端茶送水的角色。后来跟着师傅慢慢摸索,老板看我学习很卖力,就让我试着研究股票,才有机会做了基金经理助理,再后来才升到真正的基金经理,凭的都是业绩。
理财一周:别人都很期待到纽约工作,又是大公司,你为什么要离开高盛,选择回国?
郎世玮:2000年我到了高盛,做了大概一年的时间。但是在美国,一个中国人想要进入公司的上层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很多时候还是会受到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许当他们把你当作救助对象的时候,会对你很好,捐钱给你,但是当你成为他们工作上的竞争对手的时候,他们是毫不留情的。更重要的是机会远没有在国内多!
理财一周:你回国后一共找了几份工作?
郎世玮:先是在大鹏证券呆了一年,然后就是华宝信托,又工作了两年,从研究员开始干起,慢慢做到了基金经理。因为当时我有一段时间是负责研究医药板块的,所以经常有机会接触医药公司的人。2004年底,我就到了复星集团,给梁信军做助理。复星集团平台很大, 领导也很耐心地培养我,教导我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投资做生意。 自己出来创业也是领导鼓励的。所以2006年底,我就离开了复星集团,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加入了美国查顿资本,做国内直投私募。大概去年年中的时候,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自己出来创业了。
理财一周:听说你的妻子是华宝信托时候的同事?
郎世玮:是的,当时突然发现有个前台的女生怎么长得那么漂亮,就常常绕一个大圈特地跑到前台看她,和她聊天一直不是很顺利,有种高中时的冲动,说出的话就像傻子说的一样。然后借了机会请她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她答应的时候,开心极了,呵呵。
理财一周:你爸爸没在工作上给你很大支持,那生活上呢?
郎世玮:我爸爸的教育理念蛮"奇怪"的,他很讲究独立。去年9月份,我的太太怀孕了,我急着买房子,结果一张卡掉了,钱取不出来,缺3万元房款,我就问我爸借。结果,他说:"不借,谁让你把银行卡弄丢了,以后你就知道卡不能弄丢。"
理财一周:后来怎么解决的?这点小事不能解决,你不恨他吗?
郎世玮:后来因为延期缴款被罚钱了。我当然不恨他,他教得很好,教得很对。
理财一周:是第一次买房吗?
郎世玮:你是不是突然发现我并不像传闻中那么有钱?其实刚回国的时候,在证券公司,月收入也只不过几千元,后来有过上万元的月薪,但是绝对算不上有钱。这几年主要的收益来源和中国老百姓差不多,炒股炒来的。我几年前在浦东买过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40万元左右。去年9月因为老婆怀孕才买了第二套。可能也是运气好,因为急于买房,所以把股票里的钱都拿出来了,也躲过了这次股票下跌。
不和父亲一样做名人
理财一周:出来打拼那么多年,有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郎世玮:我有一个师傅,是一个很知名的投行家,叫吴冲。从我完全不懂这一行到现在,他教了我很多东西,我的心态完全是他教出来的。你知道他今年才30多岁,已经退休了,而且成立了"梦想中国教育基金",同时把他这辈子赚来的大部分钱都捐进去了,他已经超出了要做管理者、做老板的追求,达到了新的境界。他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知道人不要总是为了钱去做一件事。
碰巧,他也是我爸在北大的第一届EMBA学生,我爸对他的评价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聪明的一个年轻人。"所以,我现在遇到投资上的问题还是会去烦他的,这是必定的。
理财一周:那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是像爸爸这样出名还是像吴冲这样引退?
郎世玮:这个很难说,我觉得,每个人对人生的认识与追求都有差异,与现实之间更是如此。也很难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我的认识中,我觉得钱多少无所谓,只要够用。觉得名人,包括父亲,有时候很累,压力比较大,所以这些也不是我追求的,只要自己觉得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就够了。我家里有时候来一些书法家朋友,我都是请他们写"家和万事兴",这才是我最看重的,而不是名和利。
理财一周:你是家中的独子吗?父母对你传承家业有什么期望?
郎世玮:我是1981年出生的,还有一个弟弟,是1987年出生的。谈到期望,毕竟我们家也不是什么家族企业,父母对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只要把香火传下去就好了,呵呵,而且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动作还蛮快的吧。
理财一周: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父亲?
郎世玮:我觉得爸爸很不容易,从在台湾念书,到去美国念书,一直生活很艰难。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助理讲师一步一步成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发表了那么多国际知名的论文,我觉得他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很不容易。
另一方面,机运也很重要。有些话,早一点出来讲也不好,晚一点出来讲也不好,就在这个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社会也需要有这样的人站出来讲这样的话,他刚巧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这也是没有办法规划和预测的。
理财一周:看到他在讲台上慷慨陈词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郎世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在苦读的时候,是没有人看得见的,大家只看到了他的辉煌,不知道他曾经的种种痛苦。还记得当年他考博士的时候,正好是我妈妈生我弟弟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5岁多,他替我洗澡的时候,一只手还拿着书在看,那段在美国的生活确实值得回忆。
他在深圳、在北大教书演讲的时候,许多学生疯狂地上去拉扯他的衣服,表示对他的崇拜,这些都让他很兴奋,我觉得,他是一个斗士,他曾说,他一生的钻研和吃的苦都是为了今天他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
投资商铺、古董、字画
理财一周:听说你去年从风投公司离开并且投资了汽车改装生意,是吗?汽车改装是你个人的喜好吗?企业利润如何?
郎世玮:现在我和朋友合伙成立的珺翰国际贸易做的就是汽车改装,操作模式是代理国际大品牌,直接给4S店或者车厂配套。从去年公司成立到现在,利润都还不错,虽然很多人看不太懂我的生意,觉得产品比较边缘化,中国还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许多基金都去追热点,比如新能源,我觉得反而是没有必要。如果要成为领先的投资者,还是要去找一些另类的、别人看不懂的东西。如果每个人都看得懂的话,你也不用去投了。
另外我也看好改装车的市场前景,我们看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这些汽车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汽车个性化需求都很强,有一天中国大陆也会是一样,只不过现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形成规模和垄断。在市场刚刚形成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机会。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改装车,觉得蛮麻烦的。
理财一周:汽车改装生意是你主要的收入来源吗?还有哪些投资方向?
郎世玮:这部分收入占比重比较小,只不过刚刚起步需要我花多一点精力。我还参与投资了一些餐饮店、商铺、电子产品企业,基本都是入股的形式,还有股票、古董、字画等等,陆陆续续都在做。
理财一周:在投资选择上,有什么偏好吗?
郎世玮:我投资的项目基本属于早期的。通常,基金在投资的时候会做分类,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一个项目你参与得晚,入股的价格就会高,回报率相应就低,当然风险也比较小。我比较喜欢投资早期的企业,因为可以直接参与到管理当中,入股的价格也比较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如果你要套现的话,回报率也是最高的。
理财一周:收集什么类型的古董?
郎世玮:我有收集一些瓷器,大多是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的,比较偏好成套的彩绘图案器皿,比如红楼梦有一个系列有123件,在碗、盘、瓶、缸上都画有不同故事情节,顺便可以学点历史。不过,我收古董算刚入门,常常也会买到一些假货,交点学费。
另外,我也收集一些洋酒。起初是买一两瓶装饰一下柜子,觉得蛮好看的,后来就越买越多越买越贵,最后发展到去国外洋酒产地买国内见不到的好酒。
我主要收集人头马、轩尼诗之类,现在这些酒的增值也非常快,比如我在2001年买的轩尼诗价格在四五千元,现在大概升到两万多元了。当然酒的价格和年份、产量、工艺关系很大。
评论
发表评论